祝守明道长简介
祝守明道长,法名祝真柏、祝罗明,号紫云道人。新道家代表人物。著有《道医概说》、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道医讲义》、《道医史话》、《大医医世——后现代道家文化新战略》等。所建立之道医学文化体系及抑郁症康复研究居于世界尖端水平。
现任世界养生保健联合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食疗药膳专业委员会理事,复兴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综合实用医学》编委,吉林省养生保健协会道家养生顾问,长春中医药大学养生研究所研究员,吉林省紫云抑郁症康复研究所所长,辽宁省鞍山市千山汤岗子娘娘庙监院。
前 言
自身俗事不应求,
五十余载信船游。
千书陪君脱世愿,
百草伴我度眠愁。
须知了悟抒怀日,
莫道心清得自由。
梦里虚无言静洗,
民族文化柱中流。
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步入大融合阶段。人类对健康的企盼,对养生保健技术的挖掘,对整体文化的思索日益成为学术热点。多家学术参与,各抒己见,既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也是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遗产。
早在20世纪中叶,剑桥大学的斯诺(Snow,1905-1980)就发现西方文化中“科学”的要素和“人文”的要素相互分裂和对抗倾向造成了危机。这种危机使他们不能对“过去”作出正确判断,不能对“现在”作出合理解释,也不能对“未来”作出有效预测,从而丧失了整体的文化观。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文化越发暴露出自身的弱点,一些世界一流科学家终于发现,西方机械论哲学的主客二分、物理还原、静态分析、孤立实证等思维模式日益显得陈旧过时,他们开始在东方道家思想中汲取营养。今天,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越来越认清中国道家的思想价值,重新挖掘道家典籍,对中国古老的道家文化进行综合创新,将道家文化的真实面貌公诸于世。
生命无国界。《道德经》说:“以身观身……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我国唐代伟大医学家孙思邈也说过:“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生命无与伦比的宝贵。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都是生命的创造物;一切美好幸福的生活,也都是建立在生命基础之上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对生命的珍爱这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道家认为人的身体是一个“小宇宙”,是自然界“大宇宙”的缩影,人体和宇宙的运行规律是同行的,这一思想,既可治身,又可治国,因而是一种天人同构、身国一理、取法自然的文化。几千年来,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既相互分立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这是我们在本书中最渴望表达的思想,也是我们弘扬道医事业最强劲的动力。
在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炎黄子孙,准备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努力为全人类尽到应尽的义务。把民族情结、公民责任义务,爱我中华,振我国威,融合在全球化的时代中。《易经》里说得好:“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全球化的文化大潮中,历史赋予我们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要我们充当文化旗手。道医养生文化既是瑰宝,也是打开通向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我们这一代承担着承上启下的责任。一个民族的兴盛,正是由它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产生。挖掘民族文化,重造民族形象,是我们全民族的共识。
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树立文化的楷模,没有古代文化的底蕴,难以有今天的成果。但愿此书能给学界一点启发。本书只是抛砖引玉,并望道家学者、道教同仁以及医界朋友多加斧正。
紫云道人 祝守明
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吉林省紫云抑郁症康复研究所
长春中医药大学养生研究所
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道医讲义》
目 录
第一部 道医概论
第一章 道医的定义
第一节 道医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道医学研究之缘起
二、道医学的专题研究与纵深发展
(一)道教与道教医学的比较研究
(二)“道医”一词的出现
(三)盖建民《道教医学》开道医学研究之先河
(四)关于道教医学的研究
第二节 道医的定义
一、“道医学”定义的提出
二、与“道医”相关的定义
(一)“终极者”的概念
(二)“迷信”的概念
(三)“神治”的概念
三、“道”的回归
(一)孙思邈说“大医”
(二)鲁迅:从立志救治肉体的疾病到专以改变人们的精神为使命
(三)孙中山: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第二章 道医学的基本特色
第一节 道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形神兼治
(一)道医的“神”指大宇宙的“神”
(二)中医的“神”指“情志”
(三)从道医的“啬”到中医的“中”
二、传流不离道
(一)医道
(二)医德
(三)医术
(四)医理
(五)医智
(六)医思
(七)医学
(八)医技
三、医政相通
四、道的善变性、万变性
五、道医具备多种综合技能
(一)意之体
1、针法
2、诊法
(二)意之象
1、脉学
2、药学
(三)意之用
1、药物的实证
2、医疗的实证
第二节 道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
第三章 道医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道医学大宇宙“道”的思想
一、大宇宙的“道”是中国人的终极关怀
二、老子“小国寡民”是道家理想中的宗教国度
三、人之初,性本朴
第二节 道医学的“大医”内涵
一、伟大的“巫”
二、“母性文化”是道医的文化自觉
三、“父权文化”是母性文化的一种完善
四、庄子学派:母恋的感伤
第四章 道医学的历史地位与未来发展
第一节 道医学的历史地位
一、历史地位:曾经的辉煌
(一)巫是人文的开端
(二)官医的出现
(三)宫观道医的出现
(四)隋唐五代时期的道医代表人物——孙思邈
(五)宋代的道医代表人物——儿科鼻祖钱乙
(六)金元时期道医代表人物——刘完素
(七)明清时期道医代表人物——李时珍、傅山、徐大椿
二、现实地位:脱颖而出
三、未来地位:返朴归真
(一)重视传统语言文字学习是道医复兴的基本前提
(二)加强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是道医复兴的思想保证
(三)坚持传统学习培养模式是道医复兴的有效举措
第二节 道医学的未来发展
一、回归宫观传统是复兴道医的有效方法
(一)宫观特殊条件
(二)特殊地理环境
(三)特殊文化涉猎
(四)医界学者介入
小 结
二、道医体制建设是道医发展的捷径
(一)教材编撰
——编著《道医学》教材,创建中国道医学体系
(二)人才培养
——走“师徒制”的道路,创立发展道医新模式,培训、指导道医人才
(三)机构建设
——创建中国道医研究院,开发道医治疗技术,整理道医学说,完善养生保健教育新体系
——创建道医学院与道医院,广泛开展道医医疗活动
——创立世界道医联合会,广泛开展国际道医文化交流活动
第五章 道医学的学术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道医学的学术原则
一、明确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是道医学研究的前提
二、明确“上医”资格是跻身道医事业的文化自觉
三、明确“治未病”是道医学的基本智慧
四、明确“尚中致和”是道医学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道医学的学术方法
一、明确“见素抱朴”、“大医精诚”是领悟道医学真谛的唯一路向
二、明确“上医医国”和“上药三品”是道医学的理论导向
三、明确“知者不博”是道医学术研究的学术基础
四、“为道日损”的同时“为学日益”
第二部 道医的神学思想与神治体系
第一章 先民的神学思想
第一节 混沌
第二节 巫
第二章 老子《道德经》的神学思想
第一节 关于老子
第二节 关于《道德经》
一、“修道养德”的人生观
二、“味无味”的辨证观
三、“以静掣动”的养生观
四、“还本归原”的包容观
五、“见素抱朴”的自然观
六、“利万物而不争”的宗教观
七、“民不畏威”的民生观
八、“小国寡民”的领地观
第三节 《道德经》的“大道”思想
一、不可说的“道”
二、以道为尊,以智为害
三、养生之道首在养神。
四、神为形本
五、无为才能有为
??六、静能统躁
七、上医与下医
第四节 《道德经》的“大医”思想
一、精气之说
二、经络之说
三、养生方法
(一)守督观窍法
(二)守腹法
(三)守中法
四、 大道教育出天才
五、首创“知病无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六、身为道体
七、神在体外
八、“善”的医疗观
(一)治神是治形之本
(二)“善”是人体最佳的医疗方法
第三章《黄帝内经》的《道德经》思想
第一节 关于《黄帝内经》
第二节 《黄帝内经》的“道”
一、“道”是生命的本质
二、“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
三、对“气”的认知和继承
四、“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五、“因时之序”的道医养生观
六、形神合一
第三节 《黄帝内经》的“德”
一、智者察同
二、抱一守中
三、以和为贵
四、以人为本
五、大医精诚
第四章 神治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当代对“神治”的认识
第二节 道医对“神治”的认识
一、道医对人体“精”的认识
二、道医对人体“气”的认识
三、道医对人体“神”的认识
四、道医对人体“魂”和“魄”的认识
五、道医“灵”、“便”、“验”的神治技术
第三节 道医神治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道医完整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经方系统
(二)术数系统
(三)实证系统
(四)道德系统
二、道医神治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无为之治
(二)身国同构
(三)符箓方术
(四)饮食疗法
(五)房室养生
(六)内外丹修炼
第五章 神治体系的发展
第一节 《老子想尔注》的“道神”说
第二节《太平经》的“天医”“神药”“天父地母”说
第三节 《玉皇心印妙经》的“上药三品”说
第六章 神治体系在当代的价值
第一节 人类正遭遇“抑郁”
一、抑郁症的基本特征
二、“抑郁症”的病因根源
三、抑郁症的社会背景
四、根治“抑郁症”是道医神圣的使命
第二节 抑郁的时代迫切需要道医
一、西方科学研究抑郁症的成绩与无奈
二、吉林省紫云抑郁症康复研究所对抑郁症的超前探索
第三部 道医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一章 动物本能时代
第二节 人类愚昧阶段
第三节 人类经验阶段
一、求安的经验
二、求食的经验
三、求欢的经验
第二章 羲黄时代
第一节 伏羲
一、人文始祖
二、东方帝君
三、发明八卦
四、医家之祖
第二节 黄帝
一、军事方面
二、政治方面
三、经济方面
四、文化方面
五、宗教方面
第三节 羲黄文化
第三章 方士医学
第一节 方士
第二节 方士医学
第四章 《道德经》指导道医的形成
第一节 道用于医
第二节 近代医、道的分离
第五章 《道德经》指导道医的发展
第一节 道医的易道渊源
一、简易之易:道法自然
二、不易之易:身国同治
三、变易之易:乐天知命
第二节 道医的法道渊源
一、尊道养德
二、清静无为
三、守一处柔
四、居下不争
第四部 道医代表人物
第一章 扁鹊
第一节 扁鹊的道医成就
一、高超的望诊和切诊技术
二、高尚的医德
三、十分重视预防医学
四、无私传授医术
五、全科能手
第二节 扁鹊学派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一、 扁鹊学派的基本特点
(一)扁鹊学派的源头之一是禁咒
(二)本草源头是“五苦六辛”
(三)决死生
二、扁鹊学派的影响
第二章 华佗
第一节 华佗的生平
第二节 华佗的道医特色与成就
一、大医医相
二、大隐隐于市
三、情志疗法
四、灵、便、验的民间医术
五、决死生
六、养生大师
七、外科鼻祖
八、全科能手
第三节 华佗与方士医学
第三章 董奉
第一节 董奉生平
第二节 董奉的道医成就
一、 以道化民
二、精通天文地理
三、怪病怪治
四、观血知病
第四章 葛洪
第一节 葛洪的生平
第二节 葛洪的道医成就
一、急症克星
二、特效药的开拓者
三、“上药”之王
四、道医理论的奠基者
第五章 陶弘景
第一节 陶弘景的生平
第二节 陶弘景的道医成就
一、山中宰相
二、道医养生集大成者
(一)提出“养生即是修道”的道医养生理论
(二)强调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积极预防养生思想
(三)食养文化先驱
(四)“养生以不伤为本”
(五)“道者,气也”
三、房中大师
(一)意动神劳损寿
(二)放纵无度不寿
(三)用意俗猥不寿
(四)违犯禁忌不寿
四、外丹大师
五、药学大成
第六章 孙思邈
第一节 孙思邈生平
第二节 孙思邈的道医成就
一、亲自采药试药,终成“药王”
二、人命至重,大医精诚
三、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一)心神
(二)啬神
四、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
第五部 道医基本流派
第一章 黄老学派
第一节 黄老之道的治世理想
一、“上医医国”的大医胸怀
二、挥不去的传统回归
三、黄老之道如何在21世纪全球化中实现文化现代化
第二节 黄老之道的民俗特征
一、安全感
二、依赖感
三、幽默感
第三节 医经派
一、中医在汉代与道医正式脱轨
二、自成体系,标本辨证
三、中医进入现代以后,受到西方医学的强烈冲击
第二章 庄子学派
第一节 庄子学派的基本特点与影响
一、庄子学派的基本特点
(一)独立性
(二)决策性
(三)乐观性
二、庄子学派的影响
第二节 庄子的神学思想与神治体系
一、“道”是宇宙的本体
二、神为宇宙之本
三、气为宇宙之体
四、宇宙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之中
五、阴阳之中相互转化
六、天人合一
二、庄子的神治体系
(一)庄子的大医医世观
1、信念是人生的主宰
2、坐天子之位不可好庶人之剑
3、散人与宰相各有所好
4、开“山中宰相”之先河
3、“潦倒心”是士人的绝症
(二)庄子的小医医人观
1、自立自强是人生立足之根本
2、心智的超脱胜于生死、利害
3、天道自然,不固执我见则无是非之说
4、身心俱安之道
5、明“道”之理,虽死犹生
6、“无用之用”的保身之福
7、寡欲即是解脱
8、守中即为公正
9、至德胜于富贵
10、具体的养生技术
第三节 阮籍的道缘与养神疗法
一、阮籍的道缘
(二)阮籍的养神疗法
1、以醉避世法
2、闭户视书法
3、以哭尽哀法
4、青白眼观世法
5、自嘲斥世法
6、大隐入世法
7、以咏舒怀法
第四节 陶渊明的道缘与养神疗法
一、陶渊明的道缘
二、陶渊明的养神疗法
1、 人真诗亦真
2、生**自然
3、首创饮酒诗
4、心为形役谓之悲
第五节 李白的道缘与养神疗法
一、李白的道缘
? 1、特立独行的英雄主义精神
2、热烈的人生之恋
二、李白的养神疗法
1、以诗明志
(1)寄情山水
(2)寄情理想世界
(3)寄情现世功业
2、入世与出世的圆满统一
3、在素朴、和平的社会环境中寻求身心和谐
第六节 苏轼的道缘与养神疗法
一、苏轼的道缘
二、苏轼的养神疗法
1、首开豪放词风
2、重视神似,反对形似
3、寄情文艺,跌宕烂漫
第七节 辛弃疾的道缘与养神疗法
一、辛弃疾的道缘
1、爱国
2、仇奸
3、物我两忘的庄子遗风
4、高度赞美道医
二、辛弃疾的养神疗法
1、醉不忘志法
2、自怜幽独法
3、醉态可掬法
第八节 陆游的道缘与养气疗法
一、陆游的道缘?
1、“九州同”的身国一体生命观
2、诗中有道
3、“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整体炼神观
二、陆游的养气疗法
1、腹有诗书气自华
2、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3、家学渊源
4、山水濡养
5、时代熔铸
第九节 曹雪芹的神学思想与神治体系
一、曹雪芹的神学思想
1、曹雪芹的儒家思想
2、曹雪芹的佛家思想
3、曹雪芹的道家思想
二、曹雪芹的救世主张
1、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救世心态
2、儒生“家国同构”的政治模式濒临破产
(1)政治腐败
(2)制度落后
(3)国际变局
3、道家“身国同构”政治模式空间广阔
(1)贾宝玉
(2)林黛玉
(3)小结
第三章 符箓方术派
第一节 符箓方术派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
二、九宫
三、五行相生
四、五行相克
五、五行制化
第二节 符箓方术诸家精华
一、太平道
二、正一道
三、八字命学
四、相学
五、玄空风水学
六、六爻预测
七、民间医术
第三节 符箓方术的科学意义
一、心理暗示
二、意念诊疗
三、潜能抗体
第四章 服食派
第一节 服食派源流
第二节 服食派奇方珍宝
一、奇方类
二、药物类
三、食物类
第三节 服食派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一、葛洪
二、陶弘景
三、孙思邈
四、李时珍
第五章 房中派
第一节 房中派基本概念
第二节 房中诸家精华
一、葛洪
二、孙思邈
第六章 丹鼎派
第一节 丹鼎派基本概念
一、外丹基本概念
1、外丹派
2、道化
二、内丹基本概念
1、明心见性
2、炼形
3、炼气
4、炼神
5、入定
第二节 丹鼎诸家精华
一、钟吕派
二、南派
三、北派
四、东派
五、西派
六、中派
七、三丰派
八、伍柳派
九、千峰派
十、女丹派
第三节 丹鼎派代表人物
一、魏伯阳
二、葛洪
三、陶弘景
四、孙思邈
(一)内丹
1、初关(1—16句):内丹功法第二步,即炼三归二、炼精化气的小周天功夫
2、中关(17—22句):内丹功法第三步,即炼二归一、炼气化神的大周天功夫
3、上关(23—34句):内丹功法第四步,即炼一归零、炼神还虚,已得大还。
4、天人(35—36句):归真返朴,天人合一
5、归空(37—38句):圆通无碍,四大归空
五、张伯端
(二)服气采气
(三)炼制外丹
第四节 丹鼎的修证
第五节 丹鼎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