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之易
张延生
------------------------------------------------------------------
如何理解“伏羲之易”,即“先天八卦”;再講講“文王之易”,即“後天八卦”;最後,再談“孔子之易”。當然,這中間還應該有“連山易”、“歸藏易”。“連山”、“歸藏”之易現在差不多都失傳了。現在又有人提到“科學之易”、“現代之易”、“數理之易”等等。他們爲此高喊“科學易”,我想是爲了說明自己的研易方法有別于古代傳統之易學研究,說明自己的研究和理解,要比傳統的研究和理解“科學”的多。實際上,中國古代的“易學系統”就夠科學的了。只有當今科技進入到一個相當發達文明的時代,人們才能深刻地認識到它其正的科學內涵。所以出現以上的一些提法,我認爲這些個提法說明他們對易學思想在概念上的認識與理解就是含糊的。我想他們主要的目的是想說明他們是用當今現代的思想方法來解釋古代的“易經”的。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什麽易什麽易的提法,也只不過是把易學思想運用在數學方面叫“數理易”;用在物理學方面叫“物理之易”;用在化學方面叫“化學易”,或者把易學思想方法用在其他領域,叫其他什麽什麽易而已。因爲易學解決的是世界觀問題,其思想方法哪個領域都能通用。
基本上中國的傳統中,主要的就是這麽四種文化系統。這四種文化系統的規律全掌握了,就可排列組合、交錯靈活的使用了。比如咱們平常講的《梅花易數》這種判斷方法,無非是把易學“十翼”中的“先天八卦”及“後天八卦”的規律和“五行”(爲什麽叫“梅花”?因爲“五行”以五個花瓣來表示,類似梅花。)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梅花易數》的辯證方法。《卜筮正宗》的判定方法,成卦的時候,是根據、運用《易傳》中“筮草法”演變的方法“搖出來的”。“搖”出卦形來以後,如何推導判斷?在各爻上按規矩配上“六親”、“六獸”、“天干、地支”,“沖”、“合”、“世”、“應”、“刑克”等之類的進行分析,這中間就再也沒有運用“易學”規律的事了。實際上,它基本上是“干支”文化加上“五行”文化,再加“易學”中的一種成卦的方法組成的判斷方法。《增刪補遺》、《淵海子平》(即“批八字”)呢?這中間乾脆“易學”文化方法都沒有了。其主要運用的就是“干支”文化棗“天干、地支”和“五行”規律組合的方法。推導過程中根本沒有“易學”文化的內容了。包括《六全》或《六壬全口訣》、《大六壬》等也都是“干支”“五行”文化的搭配。不過《奇門遁甲》的方法,它倒是包括天上的“九星”(“後天八卦”規律)、“八門”(“先天八卦”規律),然後再配上“天干地支”及其“五行”組成一套判斷方法。這種判斷方法所包含的文化範疇就比較全一些了。反正,中國古代你不管是什麽樣的推測方法,它都離不開傳統的這四種文化理論的指導及規律的搭配。
我們要判斷各事物的規律性、運動性,那麽我們建立的這個判斷系統相對的規律性就得很強。系統的規律性要很強的話,這個系統內部的規律不能總是無規則的在變化。總是無規則的在變的話,你就很難找到它的規律性。就是說,得有一種相對互相制約形成的一種穩定局勢棗一種相對平衡穩定的局勢。只要沒處在這個平衡穩定的局勢裏,那麽就能發現其運動的趨勢。它表現的內部在運動呢,是爲了保證整體和大局的平衡、穩定。有的是外部和整體的運動呢,也是爲了達到整體的新的平衡、穩定。不管怎樣,內部運動也好,外部運動也好,整體運動也好,它是目的都是爲了達到一種相對平衡和相對穩定。爲什麽這麽說呢?
觀測易學中“先天八卦”的結構分佈(如圖所示):
“天地定位,水火不相射,山澤通氣,風雷相摶。”“天地”指乾 坤 兩卦,“水火指坎 離 兩卦;”“山澤指艮 兌 兩卦;”“風雷指巽 震 兩卦。”(“先天八卦”卦形結構分部圖原本結構都是向心擺設的。由於有很多人是初學者,怕不容易看清楚,所以咱們這裏的卦形就水平方向擺設了)。
從先天八卦方點陣圖看,它是尋求一種什麽樣的規律性呢?中國古代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因爲咱們是生活在北半球上,一般觀象時,主要是“面南而立”進行觀測天象。因此,將觀測者的前面就作爲是南邊、前面及上方;即而我們的後面就是北、後及下方;我們的左側就爲東邊;右側就爲西邊。這種方位的表述與現今國際地圖的通用表述方法大不一樣(現在地圖的表述方法是:左西右東,上北下南),正好與我們的傳統表述的方位相反。這是由於我們站在北半球仰觀天象、俯察地理所決定的。這種方位分佈的表述方法,在任何中國古代的方點陣圖中,都應該是如此棗表述方法總是不變的。南也可以表示事物的前方;北也可以表示事物的後方;東可以表示事物的左邊;西可以表示事物的右邊……它既能表示事物的東西南北分佈,又能表示事物的前後左右分佈,還能表示事物的上下左右分佈。不管是觀察、分析、歸納、總結任何事物的規律都是靠這種系統的分佈來表述的。所以說,這種分佈思想的方法你掌握後,無論你怎麽套用在任何的事物分佈中:平著鋪用、豎著套用、橫著套用、斜著套用等等,這種佈局規律是不便的,永遠是這種結構分佈。
因爲中國古代時候,人們主要研究的是一種場效應的關係。分析研究事物時,他不在乎你具體是什麽東西,什麽具體結構,而是想方設法先確定你是什麽樣的場(抓主要本質的東西),再通過你的場與其他的場進行比較,通過場與場之間的效應關係,尋找你的運行趨勢。
因此,我國傳統中的數位,已不再是個簡單的表數符號(包括卦中咱們講的“卦序號”),而是某種場及其結構、性質、特點的代號。這種表示方法,實際就是咱們現在通過電腦數理模式來描述世間一切事物的早期方法。在我國傳統中,當“先天自然之易”“河圖”“洛書”出現以後,就已經進入了用數學、幾何模式來描述世間的一切事物的時期了。
在先天八卦分佈中,它用了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這些數位。那麽這些數位先後排列的順序,表示的是什麽發展趨勢及形式呢?(如圖所示)
由1到2 、2到3、3到4、4到5、5到6、6到7、7到8,8再回到1。這整個發展運行的軌迹反映的就是咱們現在物理學中講的“波動性”規律。內部波動的目的是幹什麽?那麽,只有分析它的結構及數位的分佈才能瞭解其目的。上1加下8 等於9,,左3加右6等於9;左上2加右下7等於9;左下4加右上5等於0。相對方向的數相家均等於9。說明其從對面的數位分佈來講,它是一種平衡,是相對穩定系統(各方向沒有差異産生)。
咱們在化學中講正負電(又叫陰陽電)。粒子顯陽性也不好,顯陰性也不行,因爲陰陽沒平衡,都不穩定。只有當其是既不陰又不陽的時候,才是穩定的存在形式(下面講到“太極”規律的時候也會發現)。因爲從整體數位結構上看它是一個穩定的系統,而從其數位分佈的這個整個結構看,它還含有一個力的傳遞規律。由1到2 、2到3、3到4……7到8,8到1又返回來的目的,也是爲了把內部的這些不管是陰爻或陽爻的陰陽場力中和(抵消)掉。由1到2,共有五個陽爻,抵消掉上的一個陰爻,還剩四個陽爻;再由2到3,4加2,共有六個陽爻,抵消掉其中的一個陰爻,還剩五個陽爻;再由3到4,5加1,共六個陽爻;抵消掉 中的兩個陰爻,還剩四個陽爻;繼續由4到5,5加1,共六個陽爻,抵消掉 下的一個陰爻,還剩五個陽爻;再從5到6,5加1,共六個陽爻,抵消掉 中的兩個陰爻,又剩四個陽爻;從6到7,4加1,共有五個陰爻,抵消掉中的兩個陰爻,還剩三個陽爻;最後由7到8,三個陽爻與 中的三個陰爻中合掉了。發展到此,它就不顯極性了。所以,先天八卦方位結構就其陰陽爻的總體分佈來說,始終保證是一種中性的、穩定的系統。這是從陰陽爻傳遞的場效果來看,得到的結論。
再從其所有陰或陽卦序之和來看,卻爲18,表明亦爲平衡。陽卦之陰陽爻同陰卦之陰陽爻,又爲18,同樣平衡,還可以從陰陽爻總和上講,也是穩定平衡。具體從卦爻中的內涵之資料看,依然平衡,這也真正意義上的反映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原理。